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

第293期(2024年02月)

【连载】常见病经穴按摩疗法(1)

 

第1部分 经络与穴位

 

  一、经络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对经穴按摩疗法而言,经络学说的指导更为重要,它具体详细地对针灸按摩疗法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原理加以阐述。同时,经络学说的原理与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等中医学说也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可以说经络学说是经穴按摩疗法的主要理论基础。

  1.什么是经络

  所谓经络,它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经有路径的意思,多循行于肢体深部,有一定的循环路径;络有网络的意思,循行于肢体较浅的部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肤、筋肉等组织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把气血运行到人体各部位,濡养脏腑组织,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感应传导及调节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保持协调与平衡,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保持平衡。

  2.经络的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在内连于脏腑,在外连于筋肉、皮肤。

  经脉可分为正经、奇经和十二经别。正经有十二条,循行到手的叫手经,循行到足的叫足经。五脏属阴,与它连属的经脉就叫阴经;六腑属阳,与它连属的经脉就叫阳经。因此,循行于一侧上肢的有三条阴经、三条阳经;循行于一侧下肢的也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经脉,也称之为手足十二经。

  奇经八脉也分阴阳,但不与内脏连属,它们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起统帅、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在八条奇经中,只有任脉和督脉中有穴位。任脉循行于人体的前正中线上,督脉循行于人体的背部正中线上。任脉属阴经,督脉属阳经。任、督两脉与前面提到的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脉。这十四条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在针灸、按摩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诊断、治疗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十二经脉分别生出一条经脉,称它为十二经别。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分支,十二经脉和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称十五别络;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是人体最细小的络脉。

  此外,还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它们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

  3.经脉的命名

  经脉多以阴阳来命名。一阴一阳衍化成三阴三阳,相互间有着对应关系。三阴三阳是以阴气(或阳气)的盛衰(多少)来分:阴气最盛称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它们的对应关系(表里相合)为:十二脏腑与十二经脉连属并配上阴阳属性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4.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在四肢循行的部位:上肢或下肢内侧面的3条阴经是:太阴在前缘,少阴在后缘,厥阴在中间;上肢或下肢外侧面的3条阳经是:阳明在前缘,太阳在后缘,少阳在中间。

  十二经脉气血循行的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然后又回复到手太阴肺经,如此循环。

  5.经络的功能和作用

  (1)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经络具有运行气血使其畅通,协调阴阳使其平衡,联系脏腑、肢体使其“内溉脏腑,外濡腠理”,抗御外邪使其“行血气而营阴阳”的作用。

  

  


第293期(2024年02月)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