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

第291期(2023年12月)

【连载】人体经络基础知识(139)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是因出生前或产期原因引起的脑部疾病,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坏或发育不全失去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控制,导致肌肉运动功能紊乱为特征的非进行性脑疾患。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小儿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1.产前因素

  如近亲结婚、身体病毒感染(在胎儿10~18日为脑发育迅速阶段,此时感染病毒易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外伤、孕母营养缺乏、放射线、糖尿病、服用药物等因素均可引起大脑发育不全。

  2.产中因素

  如难产、产钳使用不当、产期过长。特别是早产儿,脐带绕颈造成缺氧窒息,均可引起新生儿脑组织缺氧,引起脑部点状出血,引起脑细胞损坏,脑实质软化萎缩等。

  3.产后因素

  胎儿出生正常,后因脑炎、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一氧化碳中毒引起脑组织缺氧,使神经细胞变形坏死。

  以上原因均可引起广泛的脑萎缩、脑内空洞形成,使脑皮下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层次紊乱变性,胶质细胞增生,使相应肌群因失去了高级神经支配,而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不随意运动,还可有不同程度的语言、感觉障碍,长期肌痉挛和肌力不平衡,可继发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先天因素是由于父母体虚精血不足,或母孕疾病而致胎儿失养,使胎儿先天禀赋不足,出生后肝肾亏损,气血虚衰,而成“五迟”、“五软”之类。

  后天因素如分娩难产、缺氧、颅脑损伤、疾病缠绵均可引起小儿脑性瘫痪,如治疗不当均可引起气血、心肾功能受损而发病。“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通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肾虚则脑髓失养,“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由此可见肝、脾、肾之损均可引起此病。

  【临床表现】运动发育迟缓,姿态异常,不同程度的痉挛、瘫痪,不随意动作,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严重者为痴呆。

  【中医辨证】

  常见症候及表现特点如下。

  1.气虚血淤 面色苍白,体弱自汗,肌肤不仁或手足肿胀,筋脉挛急,上肢屈曲,下肢伸直,上下肢强制屈伸则疼痛,或有躯干四肢刺痛,肌肤甲错,舌下有淤点,脉隐或涩结。

  2.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可见节瘫、偏瘫或全身瘫痪,筋脉挛急,屈伸不利,烦急易怒,或多动秽语,智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舌质红,脉弦。

  3.脾胃虚弱 四肢瘦弱,足痿不能站立,手不能举,咀嚼乏力,涎出不禁,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肌肉消瘦,舌淡脉弱。

  【按摩治疗】健脑补肾,强筋健骨。

  将患儿抱坐,施术者用拇指按点百会、络却、后顶、项间的顶枕部位,每穴1分钟。再按揉四神聪穴(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紧接着再用中指点揉风池、哑门、天柱、脑户等枕部脑区,每穴压1~2分钟。然后捏按肩及上肢肌肉,使肌肉松弛,拿揉肩井穴,抠拨缺盆、极泉、曲池穴,每穴1分钟。再掐揉内关、外关、总筋、合谷穴。最后,摇腕,摇肘,摇肩,活动上肢各关节及拔伸五指。然后嘱患儿俯卧,沿脊柱方向,从至阳到命门的督脉诸穴顺序点按,叩打、揉按脊柱旁开1寸半的足太阳膀胱经各俞穴,刺激腰骶神经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重点搓揉肾俞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以皮肤发热为度。然后嘱患儿仰卧,揉拿下肢。(1)点阳陵泉穴1~2分钟,顺序拿大腿外侧肌群;(2)点委中穴1~2分钟,顺序拿揉大腿后部肌群直至跟腱;(3)点环跳穴1~2分钟后,拿揉大腿内肌群,最后做旋摇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反复7~8遍。此病恢复缓慢,应坚持按摩,每日1次,要按摩10日休息2日,只要坚持按摩治疗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与护理】

  1.主要要加强孕妇及围产期的保健工作,预防早产难产,分娩时防止窒息及防颅内出血。

  2.给予患儿充分的关爱,给予照顾,重视儿童心理发展,鼓励其治疗的积极性,防止其产生孤独、自卑感。

  3.做好饮食及正确的护理,防止营养不良,消化不良,预防褥疮。

  4.一定要根据患儿的行动与智力水平,适应一定的生活制度和教育方法,鼓励患儿尽可能多做些恢复性动作及语言训练。

  

  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症是指“小儿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以发热、上消化道及肢体疼痛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症状为特征,部分病例发生肢体麻痹和弛缓性麻痹。若发病后一年半以上尚未完全恢复的即称之为“小儿麻痹后遗症”。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小儿麻痹症是由特异性嗜神经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急性期患儿的粪便和上消化道分泌物。病毒在患儿的口鼻咽壁、肠壁淋巴组织中增殖,1~3日即可在局部排出病毒,刺激肌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及时阻止病毒增殖和清除病毒,形成隐性感染。少数患者增殖的病毒可经淋巴侵入血液,然后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脊髓和脑部,引起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水肿、变性退化,导致相应的肌肉组织的弛缓性麻痹,而出现肢体瘫痪。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夏季感受湿邪毒热,由口鼻而入,初病在肺胃,可有发热、咽痛、倦怠、口渴,或邪窜阳明经络,损及宗筋,则出现肢体疼痛瘘痹,运动不灵。邪恶不去,继续侵犯经脉,而至筋骨失养,肌肉不荣,而出现肌体瘫痪,日久损及肝肾,筋松脉瘘,肌体萎缩,变形。

  【临床表现】

  感染病毒后的潜伏期为5~14天,多数小儿无症状,急性期患儿有发热及呼吸胃肠道方面的症状,热退后则出现不规则、不对称的肢体瘫痪,呈弛缓性麻痹,一般多见于下肢,瘫痪的肢体感觉存在,膝反射消失,在2~7日内逐渐加重,当体温下降后就停止进展。

  瘫痪的肢体大多在1~5个月内恢复,一年半内还可继续好转,若一年半后仍不能恢复者,则成为小儿麻痹后遗症。这时肌肉明显萎缩,各种畸形出现在肢体上。临床表现轻重悬殊,病态复杂,但一般都有瘫、软、细、冷、变的特点。

  【中医辨证】

  症候及表现特点如下。

  1.邪犯胃肺 见于本病前期,发热咳嗽,咽痛头痛汗出,全身不适,纳呆少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濡数。

  2.邪窜经络 见于瘫痪前期,发热汗多,烦躁或嗜睡,肢体疼痛,少数因邪窜心肝,可出现神昏澹语,抽搐,舌质红,舌苔腻,脉濡数。

  3.气虚血淤 见于瘫痪期,余热病毒未尽,肢体呈弛缓型麻痹,或伴有口咽呛咳,呼吸肌麻痹,舌苔淡,脉濡数。

  4.肝肾亏虚 本病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瘫痪日久,肌肉松散萎缩,肢体消瘦不温,甚至发生各种畸形。

  【按摩治疗】宜通经活血,荣筋养肌。

  嘱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用双手中指尖着力,自攒竹斜向瞳子髎、颊车、地仓穴,推按往返操作5~6次。然后推按揉运两太阳穴,反复10~12次。再用手掌用推法自天柱至大椎、肩井处往返3~5次。再按摩肩关节周围,再从上臂外侧及内侧推向手背部及手掌心,双上肢轮换按摩。然后嘱患儿仰卧,用手揉拿大腿内外侧及小腿前外侧数次,按揉风府、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丘墟穴每穴0.5~1分钟。嘱患儿翻身呈俯卧位,施术者用拇指揉按腰部数次,按揉命门、肾俞、阳关、环跳、委中、承山穴每穴1分钟,同时弹拨下肢窝附近的肌腱及跟腱数次。最后做髋、膝、跟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数次,用拍打法反复拍打患侧上下肢四面及腰背部,每日1次,每7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控制传染源。严格隔离患者,隔离时间自发病不得少于45天。彻底消毒患者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接种。恢复期适当加强下肢功能锻炼,如上下楼梯、骑儿童三轮车等。

  

  


第291期(2023年12月)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