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

第283期(2023年04月)

【连载】中医养生学(27)

 

  在养神方面,《内经》强调“恬淡虚无”的思想。“静者神藏,躁者消亡”(《素问·痹论》),老子主张“致虚极,宁静笃”,要尽量排除杂念,以期达到心境宁静状态。“游心于淡,合气于漠”,老子认为气在体内的活动非常重要,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文子》),所以说只有神气清静,才能健康长寿。

  3.动静适宜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形与神、动与静四者的和谐统一。动静变化以形体作为其物质基础,而神则主宰物质的动静变化,动静适宜则能颐养形体,保养精神。《类经附翼·医易》提出“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的观点,强调动与静需要相互结合、刚柔相济,并注重动静适宜。动以养形,使动者健;静以养神,使静者康,二者相辅相成。

  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静者,养动之根,动者所以行其静。”世间万物,阴阳互根,动静互涵。王夫之著《周易外传》一书提出“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保持动与静二者相互对立,却又和谐统一的状态,从而使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保持正常,即周述官在《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中所说的“动静合一,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总而言之,心神欲静,形体欲动。要想达到强身防病、“尽其天年”的目的,只有将形与神、动与静四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形神合一、动静和谐。

  第四节 协调平衡的调养观

  “协调平衡”主要指:一是机体内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二是机体与外环境之间,在物质功能交换的过程中存在的相对平衡。

  一、阴阳和合,平衡协调

  人的生命活动即为气的运动,源于阴阳所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正所谓“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为对自然界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即“水”、“火”等自然的属性可以通过“阴”、“阳”进行抽象的划分其对立面和统一面。阴阳双方,对立亦统一:阴阳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制约;同时,又相互消长,互相转化。而阴阳之间的统一也是一种和谐的状态,如《老子·四十二章》提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达到“阴阳和合”的状态。气运动所形成的稳定状态即为阴阳之间所存在的和谐协调状态。《白虎通德论·封禅》认为“阴阳和,万物序”,表明阴阳调和则万物协调有序。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且保持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状态,事物内部阴阳的和合便为其根本原因。

  二、各部协调,阴平阳秘

  由于阳阳存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的关系,使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等也都保持相对的稳定,维持阴阳平衡所存在的正常生理状态,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所谓“阴平阳秘”状态。

  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即为人体生命的过程,都是在对立统一的运动中保持相对协调平衡,且贯穿生命运动过程的始终。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在气的不断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气化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人体所存在的各种生理功能与所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到“气始而生化,气聚则有形,气散而无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人体生命的起始、形成、繁华、凋零等不同的状态均主要取决于气的盛衰变化,而每一个生命的状态均需要通过协调阴阳来完成。

  《素问·调经论》认为“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久候若一,命曰平人”。人体就是一个通过阴阳运动来达到协调平衡的统一整体,只有人体达到协调平衡的“阴阳和合”状态,方能阴平阳秘,健康长寿。

  三、脏腑情志,以平为贵

  人体的“五神”是以精、气、营、血、脉等具体的组织为其物质基础,与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密切相关。《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阐述了人体脏腑与精神的密切关系。

第283期(2023年04月)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