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

第275期(2022年08月)

【连载】人体经络基础知识(124)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临床分为单纯性、肥厚性和萎缩性三种。按摩主要针对单纯性鼻炎治疗。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该病多由鼻炎的反复发作而成,有的与空气中粉尘的长期刺激及外界的有害气体及邻近病灶、用药不当、吸烟、嗜酒及全身慢性疾病有关,而引起鼻黏膜的深层动脉静脉神经血管功能紊乱,使扩张渗透性发生改变,鼻内黏膜肿胀,上皮细胞变厚变薄或消失。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此病属于中医“鼻窒”范畴,并认为鼻为肺之外窍,肺气虚弱而外感不除,邪留鼻窍,循经入肺,久病则伤肺气,使肺气不宣、鼻窍不利。或鼻部气血淤滞壅塞或脾虚,湿浊上泛鼻窍而发病。

  【临床表现】

  1.鼻塞 多为间歇性和交替性。运动时减轻,静坐、夜间、寒冷时加重,平卧加重、侧卧时下侧鼻腔较重,有时伴有嗅觉减退,说话时多带闭塞性鼻音,并有头痛、头昏。

  2.多涕 常见黏液性较粘稠鼻涕。

  【中医辨证】

  本病常见症候及表现特点如下。

  1.肺气虚 鼻塞时轻时重交替性发作,鼻涕清稀,遇寒时症状加重,鼻黏膜肿胀色淡,并见咳嗽、痰稀、气短、面色光白、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缓慢无力,兼有嗅觉减退、说话有鼻音之症状。

  2.脉虚挟湿 主症为鼻塞流涕反复发作,涕稀或稠,食欲欠佳、乏力倦怠、面色光白、舌淡、舌苔白或稀厚、脉缓弱。兼证为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有鼻音。

  3.气滞血淤 主症为持续性鼻塞,睡眠时加重,涕多黏黄或黏白,嗅觉迟钝,舌质暗红或有淤点,脉弦细涩。兼证为头晕、头胀耳鸣、听力下降、咽有异物感。

  【按摩治疗】宜疏风清热,宣肺理气。

 

  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开始沿鼻梁两边到迎香穴,上下反复按摩3~5分钟,重点按压两侧迎香穴,并用小鱼际按擦鼻梁两侧,以温热为度。再用抹法从印堂到两侧太阳穴,治疗2~3分钟。然后用大拇指指腹推按颈椎突两侧,往返操作2~3分钟,之后按揉风池、风府二穴以酸胀为度。再按揉大椎、肺俞、风门穴各1分钟。横擦两肩与大椎一线,以透热为度。最后按揉胸部两侧中府穴1分钟,点按风池、合谷穴1分钟。坚持每日1次,每10日为1疗程。

  【预防与护理】

  1.积极治疗急性鼻炎及临床病灶。

  2.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保护,避免粉尘的长期刺激,戒除烟酒。

  3.避免局部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如鼻眼净等。

  

  鼻衄

  鼻衄即是鼻出血。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西医认为本病有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

  1.局部原因有外伤、肿瘤、炎症、气流干燥,这些都可引起鼻腔膜血管损伤。

  2.全身原因有急性传染病、高血压、心脏病。血液病、肝硬化及遗传、化学毒素中毒均可引起鼻衄。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肺热上壅,逼血妄行,胃热熏蒸,内热化火,灼伤脉络,血随热涌,肝火上逆,火随气窜循经上扰,脾气虚弱,统血失司,血不循络而离脉道等都可引起鼻衄。

  【临床表现】

  鼻部出血时间不一、血量不等,出血过量可至休克。

  【中医辨证】

  常见症候及表现特点如下。

  1.肺热上壅 衄血色泽鲜红,点滴而下,量不甚多,鼻干疼痛,发热汗出,咳嗽痰少,舌质红、舌苔白,脉浮数。

  2.胃热熏蒸 出血量多,血色红,鼻干口臭,龈肿齿痛,渴欲冷饮,便秘,小便黄,脉弦数。

  3.肺不统血 鼻血渗渗而出,时发时至,血色淡红,面色无华,神疲懒言,食少纳呆,腹胀,大便稀溏,舌肿脉弱。

  【按摩治疗】治宜清热疏风,凉血止血。

 

  嘱患者取坐位,仰头后靠,施术者用右手大拇指采用按压按摩的方法从前发际推至百会穴为止,稍加用力,反复操作,用时2~3分钟,即可止血。然后术者用一手将患者头额固定,另一手大拇指指腹向上按压患者耳根部位——位于下颌骨与枕骨相交的凹陷中,按之有明显的酸胀感,并来回旋转重揉,左右两面交替进行。一次持续3分钟,接着按揉阳陵泉穴1分钟,治疗结束。

  【预防与护理】

  1.积极治疗引起鼻出血的各种疾病。

  2.环境气候变化时,应注意防范。

  3.注意卫生习惯,不挖鼻孔,戒除辛辣烟酒。

  4.出血时应在头、颈、胸实行冷敷,帮助止血。

  5.情志方面,应忌暴怒愤郁。

  

  耳鸣、耳聋

  凡听觉出现异常,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潮声或细或暴,妨碍听觉,称为耳鸣。听力减弱,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称之谓耳聋。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耳鸣主要与外耳因病变阻塞、中耳病变及耳膜病变,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或经常遭受噪声的刺激有关。耳聋除与以上耳病有关外,还与药物中毒、巨大声音的振动有关,老年性耳聋与动脉硬化有关,也与脑外伤有关。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肾气不足,脾胃虚弱,肝胆火盛引起。肾开窍于目,肾气不足,其窍必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脾胃虚弱,脾运化失调,水湿内停,聚而为痰,痰淤化火互结,上蒙耳窍而为病。

  【临床表现】

  耳鸣患者自觉耳内有各种不同的响声,有的如蝉鸣,有的像吹风机一样的声音,周围环境安静时加剧。耳聋患者自觉听力减退,感到周围声音距离较远,听不清、听不准别人讲话。

  【中医辨证】

  常见症候及表现特点如下。

  1.肾气不足 除耳鸣、耳聋外,兼见眩晕,腰膝酸软或至心烦热,脉细尺弱。

  2.脾胃虚弱 除耳鸣、耳聋外,兼见倦怠乏力,至内虚,食后腹胀,面黄,大便稀溏,舌苔白,脉虚。

  3.肝火上拢 除耳鸣、耳聋外,兼见耳痛、流脓,眩晕,口苦,肋痛,便秘,炽急,舌红,舌苔黄,脉弦。

  4.风热袭肺除耳鸣、耳聋外,兼见耳闷胀,鼻塞流涕,头痛发热,舌红、舌苔白,脉浮。

第275期(2022年08月)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