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

第271期(2022年04月)

【沟通艺术】所谓会说话,就是懂心理
——懂得互动:别让交谈陷入冷场(三)、(四)

 

  与人交往,话题的选择决定了双方沟通、交流的效果。话题选择得恰当,能让人产生一见如故、相见根晚之感;话题选择不当,会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的尴尬局面。

  记住,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这个一方,最好是对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那么。我们该怎么找到一个好话题,与对方进行互动呢?

   1、进行言语试探,寻找话题

  两个年轻人坐在杭州某车站的一条长椅上。

  “你好,请问你在什么地方下车?”其中一人问对方。

  “到终点站,你呢?”

  “我也是,你到浙江干什么?”

  “我到杭州上学,你就是本地人吧?”

  “不是,我是来找女朋友的。”

  双方经过简短的言语试探,便知对方对浙江也很熟悉,又都是外来者,这样他们的共同点就彼此清晰了。找到了双方的共同点,接下来的交流自然也就变得更轻松了。

  言语试探其实并不难,可以从天气、籍贯和衣着等方面着手。因为这些问题不会涉及对方的隐私,而且对方回答起来也不难。

  2、借助媒介,引入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即以一定的物和事为媒介,作为引发交谈的“因子”。比如,你想结识坐在你身边看报纸的这位先生,那你可以以报纸为媒介,对他说:“先生,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今天的报纸上有什么重要新闻吗?”不管他回答“有”,还是“没有”,双方都能就此开启一个话题。

  3、善于观察,找出对方在意的事物

  比如,对方一直把玩相机,这就表明他对摄影感兴趣。如果你对摄影略知一二,可以此为切人点,谈谈摄影的取景、各类相机的优劣等。如果你对摄影不太了解,可以多听听他的讲解,一来开开眼界,二来大家有的可聊。

 

第三节、合对方的拍子,交流就不会出现尴尬

  心理学家理查德·班得勒曾说过:“当你对一个人说话时,你不是想给他传达信息,就是想改变他。”没错,的确是这样。但是不是说,当我们把意思表达清楚了,沟通就达成了?

  当然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是双方之间的交流,不论你说了什么,表达的是否清楚,如果对方不理解、不接受,那也是无效的。

  所以,沟通一定要与对方合拍,一定要注重效果。那如何沟通才能与对方合拍,让对方做出积极的反应呢?

  1、话题要合拍

  我们说话就像是发出电波,而对方就像是一个接收器接收电波。只有我们的频率契合对方的频率,我们发出的“电波”才会被对方接收,双方才能产生共鸣。因此,所谓“话题要合拍”,就是要多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让对方愿意谈,有的谈,这样交流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我们一味高谈阔论,即使对方嘴里面“嗯”“啊”回应,心里也会犯嘀咕“不关我事”。

  2、语调要合拍

  假如交谈的双方: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抓耳挠腮;一个慢条斯理,一个火急火燎;一个像诗朗诵,一个像说唱,结果会是怎样呢?不是着急的那位被急死,就是悠闲的那位被烦死。话不合拍、投机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不欢而散。真正聊得投机的人,双方必定语气相称,声调相合,语速同步,声音大小相宜。

  3、体态语要合拍

  伸手不打笑脸人,甜美的微笑是沟通的“润滑剂”。沟通的双方,假如一方一脸阴沉,满腹的悲情、沮丧,另一方会一直笑容可掬吗?且不说情绪会传染,不注意自己的体态,本身就是一种不友好的行为。所以,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对方的体态,调整自己的表情和神色,不要形成巨大的反差,免得别人悲伤的时候你却欢天喜地,给人造成你“幸灾乐祸”的误解。

  4、思想观念要合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在和对方沟通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对方的思想观念,不轻易去挑战它,也不要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于人。否则,只会招来对方的反感和抵触。

  比如,当与对方产生分歧时,绝对不能张口就来“你错了”或者“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要做的是在思想观念上与对方合拍,而不是奏出格格不入杂乱无章的音符。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原来还可以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很有意思。”或者说:“你是这样想的吗?我没有想到这些。”这样既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又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沟通高手应有的礼貌和风度。

  5、风格要合拍

  写文章有风格,说话也要讲风格。因此,在沟通时,我们在词语的句式选择等方面也要与对方合拍。

  如果对方说话有条有理、逻辑性强,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逻辑思维型的人,这种人的特点就是思维缜密,对事物的见解独到而深刻,和这种人沟通时,最好全神贯注,千万不要毛躁,流于肤浅。

  如果对方说话爱发感慨,爱用形容词,喜欢抒发自己的感受,并且把事情描述得生动形象,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形象思维型的人。和这种人沟通,我们不妨也多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直抒胸臆的语句,千万不要干巴巴地讲道理。

 

第四节、找到共同点,突破交谈的“瓶颈”

  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拢,有共鸣才能使谈话融洽自如。

  人与人之间,一定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或者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在经历方面相似,这都是产生共鸣的来源。只要你多花些心思,多一些观察,肯定能与他人找到许多共同之处。

  某相声演员到一地演出,众多新闻媒体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不料被他一一婉言谢绝。这时,有一个爱好相声的记者再次叩响了他的房门,说:“您好,我是一个相声迷,我对您的演出有些意见……”相声演员一听是来为自己的节目提意见的,便十分热情地打开了房门,接待了他。

  这位记者正是用双方都喜欢相声这一共同爱好,以提意见为切入点,巧妙地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

  除了共同的爱好,一个善于沟通的人还会根据相近的地域、相似的职业、相仿的年龄、雷同的处境等直接相似因素以及对方与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邻居等认识或有交情这一层间接关系来沟通情感,寻找共同的话题。

  一位记者曾讲述过自己采访的一段经历:

  他去某地农村采访,住在一个老大娘家,进门打过招呼,便说:“听口音大娘是山东人,好像是鲁中南的吧。”大娘说:“是呀,老家是山东阳谷的。”他接着说:“我听说父亲在当兵时,他们连队山东人可多啦,连长、排长、班长都是山东人,他对我说山东老乡特别能吃苦。”这番话引起了老大娘交谈的兴趣,也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于是,她讲了很多往事。这个记者因此获得了不少一手材料。

第271期(2022年04月)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