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

第267期(2021年12月)

【连载】中医养生学(12)

 

  2.印刷术及医藉刊行

  宋政府设立了“尚药局”,广泛地收集宋代以前的方剂及民间验方,以编成统一的医籍发行全国,造福于世人。宋代多位名医均编撰了各自的验方传世。同时他们还整理了前人留下的本草文献,并对其进行补充,总结出了药物学的新经验。所以当时出版了大量的本草药典,这使得中医药的发展在同期世界药物学领域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同时,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造纸术的发展,医籍刊行更为便利。据史料记载,宋代大约刊行了700多种医籍,这极大地保存了当时的医药典籍,为后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医疗刊物是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医疗书籍的广泛普及应用,为拓展养生学提供更多的方向和更深的层次。

  3.贸易交流

  宋代经济强盛,海上贸易扩展迅速,这极大地增加了海内外医药事业的交流。在众多进贡珍品之中,很多都是稀有的药材原料及保健养生珍品,包括矿物质、植物及动物类,如犀牛角、珍珠、玫瑰水、象牙、珊瑚及甜瓜等。据史料记载,阿拉伯商人曾经通过海上船只将中国的药材运往世界各地,约有60余种,其中包括人参、附子、朱砂、牛黄、茯苓等。当时牛黄专供防疫之用,被视为珍贵物品。许多中医学及养生学的文献亦通过海上贸易传播至世界各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地的医学发展。故有些失传的医学古籍,也可在其他国家发现。宋金元时期,我国的茶文化已经较为成熟,当时的名医张洁古曾著有一书名为《本草发挥》,里面记载了茶有清头目的功效,而王好古的《汤液本草》则指出腊茶可“清头目……令人少睡,中风昏愦多睡不醒宜用此”。海上贸易将中国的茶养生及茶文化广泛传播至世界各地,有关茶叶及茶艺的养生也家喻户晓。

  三、养生受到哲学及文化的推崇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养生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家提倡的天人合一、中和的思想指导着中医学乃至中医养生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其养生方法也被汲取纳入中医养生体系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养生和医疗具有共同的哲学理论基础,养生相对于医疗关注的防病治病而言更注重整体干预,它希望人们能够顺应自然变化,沟通体内外的联系,使人体处于天人相应、阴阳协调的最佳状态。换言之,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即道家所说的天人一体观,由此中医养生学建立了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也是我国医疗文化和传统养生的核心思想。我国历史上的各位医家及养生家在充分汲取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零散的养生文化进行了统一和提升,使其具有理性思维的品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茂羽翼,从而建构出独特具特色的中医养生理论。

  宋代儒家养生流派的强盛是历代文人无法相比的。他们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养生学理论,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类诗文及各方面宝贵的养生经验,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生观。由于文人具有渴望自由、珍重生命的天性,他们热爱生活,在质上,他们更向往高品质的生活;在量上则渴望延年益寿。由于这一时期经济较为发达,故而涌现出了一大批对养生充满着高涨热情的文人,如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朱熹、王安石、程颐、程颢、陆游、辛弃疾、沈括、范成大、杨万里、蒲虔贯、谢良佐等,出现了群体养生的盛况,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养生观念,形成了宋儒养生流派,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苏轼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名医学家和养生家。《苏沈良方·问养生》一篇中记载了苏轼“安”与“和”的养生观,他认为“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苏洵在《心术》中提到:“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强调节制自身情感。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然而在这种不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大诗人陆游却享有85岁的高龄,是我国诗坛上非常少见的寿星,他提出“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剑南诗稿》),认为元气是养生最为重要的根本因素。王安石也认为养生最重要的在于保养元气,如《临川集·礼乐记》记载:“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欧阳修在所著《删正黄庭经序》里提出“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理论,认为“劳其形者长寿,安其乐者短命”。蒲虔贯亦认为适量的运动将有益身体健康,《保生要录》云“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污”,提出了小劳养生观。朱熹是理学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养生思想理念,他十分强调养心和养气在养生中的作用,认为人“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程颐、程颢兄弟在他们所著的《二程集》一书中提出“动静皆宜,所以养生也”的观点,认为养生应该“动静结合”。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他在《最高楼》中写道“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洒,醉吟诗”,文风豪放,可见其为人之豪迈,性情之洒脱。周敦颐主张“中正仁义而主静”的养生理念;谢良佐推崇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心与天地同流,体与神明为一”;杨万里则十分强调“气”的作用,认为“气始而息息者,生之徒;气终而消消者,死之徒”。再如宋代理学家张载为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寡欲、静心、崇德、修身是存养之道。《经学理窟》“人人失其所好,盖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心之要只是欲平旷,熟后无心如天,简易不已。今有心以求其虚,则是已起一心,无由得虚。切不得令心烦,求之太切则反昏惑,孟子所谓助长也”。此类诗句及观念例子不胜枚举。宋代儒家养生流派为养生学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并起到积极的推广普及作用。

第267期(2021年12月)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