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

第266期(2021年11月)

【连载】人体经络基础知识(116)

 

  【按摩治疗】

  和肠消导通便。

  让患者先仰卧于治疗床上,施术者站其身侧,先用手掌着力,按摩推揉腹部。用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用顺时针摩推脐周5~10分钟,继揉下腹顺时针5~10分钟。再用双手四指尖着力,叠按于左侧小腹部,从外上向下方颤动弹拔数次,以帮助粪块下行。然后让患者俯卧位,术者用双手掌按摩腰背部,再用拇指点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3~5分钟。

  【预防与护理】

  1.养成定时排便之习惯。

  2.多进食粗纤维食物促进肠蠕动,多食水果蔬菜类饮食。

  3.坚持自我顺时针按摩,按以上方法进行按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适当进行锻炼。

  5.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的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尿糖及血糖增高为典型特征,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消痒”。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血糖素不适当的分泌过多所致,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喜食甜食而肥胖的病人,与遗传有关,少数病人发病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精神创伤、某些药物、多次妊娠,常是诱发或加重的因素。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肉甜食,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酿成内热,消耗津液为渴症;或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消耗津液引发消渴;房事不节,恣情纵放,肾虚消耗,气不化水,故小便多、消渴;或热病燥热所致伤阴引发消渴。消渴病病程迁延,多见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上述各种原因引起阴虚燥热,导致本病。病变波及三焦、五脏六腑、气血阴阳。

  【临床表现】

  轻型病人可无症状,仅有体态肥胖,偶尔饮食后有少量尿糖。中型病人有典型的症状,夜尿可达3~10升,检查空腹血糖可在200~300mg/dl,患者可由于开始多食而发胖,以后逐渐消瘦。重型病人可在15岁以前发病,早期生长较一般儿童快,但发病后逐渐迟缓,起病快而症状显著,空腹血糖多在300mg/dl以上,易继发酮症酸中毒,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病人日久而重者可引起头痛,失眠、视力减退、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性机能减退,甚则发生烦渴、目眶内隐、呼吸深快、神志昏迷、血压下降、脉细欲隐之危象。

  【中医辨证】

  1.肺热伤津(上清)者口渴喜饮,随饮随渴,咽干灼热,食量如常,小便多色黄或有甜味,舌红可津,舌苔薄,脉细数。

  2.胃热炽盛(中清)者口渴多饮,多食易饿,形消体瘦,小便频数,大便燥结,舌红舌苔黄,脉滑数或细数。

  3.脾胃气虚(中清)者渴饮不多,面色萎黄,体乏无力,饥不能食或虽能食稍饥即馁,或浮肿,大便稀溏,舌淡脉弱。

  4.肾阴亏损(下清)或阴虚内热者,尿频甚多,如脂膏,味甜;口干舌燥,或渴而多饮,五心烦热,头昏乏力,遗精失眠,舌红,脉细或细数。

  5.阴阳两虚(下清)者,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尿少,或五更泻,舌淡黄白。

  6.上述症状可加血淤,面有淤血,头痛肢痛,肢麻不遂,胸胁痉痛,月经血块多。

  7.阴阳欲绝,多见虚重病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患者,病症见神志淡漠,迟钝,木僵,嗜睡,神志昏迷,呼吸大多有酮味,皮肤干燥,多尿,舌红干,脉细微欲绝。

 

  【按摩治疗】

  治宜调整内分泌功能。

  让患者俯卧,施术者用双手拇指着力,反复按揉脊柱两侧夹脊穴及膀胱经五脏六腑俞穴。烦渴多饮者重点按揉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多饮食者重点按揉胃俞、脾俞、肾俞、对多尿者重点按揉肺俞、肝俞、肾俞;膀胱俞。然后让患者仰卧,先用手掌着力做胸腹推揉按摩反复3~5遍,再用手着力,按揉震颤膻中、鸠尾、中脘、梁门、期门、章门、神阙、气海、关元、天枢、中极等穴。一日2次,每7天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避免五志过极,调节神经精神,乐观处世,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标准体重,防止肥胖,控制饮食,勿恣肥肉、甜食,不过饱,忌酒烟,不吃水果或少吃水果,节制房事,注意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并发症,坚持长期的良好的治疗控制,以预防糖尿病的发展。

 
  尿频、尿失禁

  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增加;尿失禁是指失去排尿的抑制能力。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尿频、尿失禁可由于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所引起,可分为以下几类。

  1.神经衰弱引起的泌尿系统的功能低下,可出现尿频、尿失禁或小便淋漓不尽等。

  2.泌尿生殖系统的改变,如泌尿生殖系统的炎症,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盆腔炎、附件炎及妇女妊娠后期胎儿压迫膀胱引起尿频等。

  3.由于截瘫、血管意外,大脑和脊髓神经受损伤,失去了排尿的控制能力而引起较严重的尿失禁。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尿频、尿失禁一般发生在年老体弱者或怀孕后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虚、脾肾虚引起。脾肾虚亏,津液不得布化,纳气功能失调,肌张力下降而至尿频、尿失禁。

  【临床表现】

  尿频指小便次数增加,有点尿就想排岀去;尿失禁则因咳嗽、打喷嚏、大笑或举重物等,腹压突然增高,即发生小便失禁;尿床尿失禁是指人自己无控制能力,也无知觉,而将小便尿在床上或衣服里。

  【中医辨证】

  1.膀胱湿热,小便滴下而不畅,尿频,尿急,尿痛,或量少短赤灼热,小腹胀满,脉涩滑,舌暗红,舌苔薄黄。

  2.肾阳虚亏,小便失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脉细,舌苔白。

  3.心气虚,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尿频不能自主,舌苔白,脉细数。

  【按摩治疗】

  治宜健脾补肾,固涩小便。

  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施术者立其旁,先用双手拇指着力抠而按压双侧止尿穴(在髂前上棘下方内侧缘,府会穴外上方)2~3分钟,使其产生酸胀之感,传导小腹内侧,尿便即可消失。再用双手捏揉急脉穴、阴廉穴、三里穴、阳陵泉、三阴交穴。然后让患者翻身呈俯卧位,施术者反按揉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和八髅穴。最后让患者腹骶部充分暴露,用1平方米大的棉布覆盖,施术者立其左侧,以左大腿将该侧的布紧紧压在床边,左手紧抓对侧的布边用力扯拉,使布平稳地贴在腰骶部皮肤上,同时右手将布的右下角折起于腰骶部,术者右手掌或小鱼际反复快速横擦腰部,使两层布相互摩擦达3分钟。停擦后,立即用手掌轻按腰部半分钟,依上法每日3次按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与护理】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神经衰弱;调节神经,治疗各种病症等。

  2.保持心平气和、乐观处事的精神。

  3.卧床之病人应勤洗被褥,预防褥疮之发生。


  阳痿

  阳痿是指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的一种病症,轻则性欲减退,重则阴茎萎缩不举。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除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生殖器官的畸形、神经损伤、海绵体肌损害等之外,多数由于大脑皮层对勃起的抑制加强或脊髓中枢机能紊乱所致。神经衰弱、慢性腰痛及房事过多、青少年手淫可导致本病。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本病与肝肾有密切关系,主要是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阳痿不举。

  【临床表现】

  表现为阴茎痿软或勃起不坚,同时伴有头晕目眩心烦,睡眠不安,腰膝酸软等。

  【中医辨证】

  症见性欲减退,阴茎痿而不举,或举而不坚,腰背酸痛,命门火衰,多见面色光白,腰酸足软,周身怕冷,食欲减退等;心脾亏虚者伴面色萎黄,消化不良,精神不振,肢酸无力;惊恐伤肾者,精神苦闷,胆小多虑,心悸失眠,精神易紧张。

  【按摩治疗】

  强肾健脾,振痿,壮筋。

  病人仰卧位,施术者站其旁,用手掌揉按小腹部数次,取穴气海、阳关、蠡沟、三阴交,以点按为主,每穴半分钟左右。随后让患者俯卧,术者用双手掌揉按腰骶部数次,重点按摩命门、肾俞、次髎穴,每穴15分钟。

  自我按摩法则取仰卧位,空腹或食后2小时进行,腹部裸露或穿背心,用双手进行按摩,双手掌与四指伸开,稍屈成竹耙状,沿着腹部由剑突部向耻骨联合部推动,由浅至深、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每次默数100下。再用左右手掌由两肋部向脐部推动50次。然后用双手掌相对搓捻阴茎100次,如同搓麻绳一样。最后用手指揉捻睾丸100次。以上手法每日早晚各1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与护理】

  用正确健康的方法引导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治疗原发病。

第266期(2021年11月)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