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

第259期(2021年04月)

中医养生学(6)


  三、《内经》——养生学理论基础

  《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它总结了先秦时期有关医药学说的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吸收了先秦道家、儒家、杂家等各家学说的养生思想,为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

  1.生命起源及规律的客观认识

  《内经》认为生命起源及规律与自然界密切相关,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才是生命的起源。《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内经》还对生命的本质及其存在的客观规律有着精确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对年龄、性别的生理性差异也有着客观的总结。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这些均是古代先贤们经过长期观察、实践、总结出的结果。

  2.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内经》把人体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皆看成一个整体,此乃《内经》中极为重要的观点之一——“整体观念”,也是中医学的核心观念;另外《内经》还认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即所谓的“天人相应”。书中关于这一思想的论述颇多,如“顺四时而适寒暑”(《灵枢·本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则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顺应自然的养生理念开辟了中医养生保健的先河,也极大地推动了后世关于养生学说的发展。

  3.有关衰老的认识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准确地描述了人体生、长、壮、老的变化过程及客观表现,并指出早衰的主要因素为情志不遂、饮食不洁、起居无常、纵欲过劳等多个方面;同时提出若想“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则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素问·上古天真论》)。在“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上,进一步坚实了老年性疾病的预防与中医抗老防衰的理论基础。

  4.养生原则与方法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在祸乱还未发生之际将其平复,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将其识别、治愈。“治未病”是《内经》体系中重要的防病养生原则。不仅如此,《内经》还提出了诸如调和阴阳、疏通气血、形神兼养、顺应自然、濡养脏腑等重要的养生原则。在这些养生原则的基础上,使用调情志、慎起居、适寒温、节房事、和五味、针灸按摩、导引等多种有效实用的养生方法。《内经》将养生、防病、治病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为后世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总之,先秦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里,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得以更好地认识生命、认识自然。长期的医疗实践,为医学及养生学的发展积累了大量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关于自然规律及生命奥秘提出的许多观点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初步基础,而《内经》则是这一时期内医学发展的系统总结和结晶,它为中医养生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 形成期

  汉朝结束了秦残酷的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起义,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朝代。后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出现了经济的繁荣发展,这对中医学及养生学的发展均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及众多的医学专著,对养生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代的养生学思想融合了医、儒、道诸家的养生思想于一体,在理论上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既承袭了先秦的学术思想,又有所创新。当时的养生学家往往也是著名的医学家,他们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提出的养生理念和观点也对后世的养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将汉代有关养生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张仲景的养生思想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继承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理论,勤求古训,博采众长,著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书中记载了大量方剂,时至今日仍被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故人们将书中的方称为“经方”,仲景则被后世尊为“医圣”,他从病因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养生观点。

  1。养慎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养慎即及时发现身体的细微变化并随时调养,不让虚邪贼风干扰机体,若刚入经络就及时医治,不让病邪深人侵扰机体。明确指出,外避虚邪贼风,注意机体的变化,是养生预防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

  2.饮食有节

  仲景十分注重饮食与养生的关系,他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中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明确提出,适宜的饮食可以滋养身体,但若饮食不节,反而会危害人体。

  若想对人体有益,则需“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无论是饮食之冷热还是五味之调和,皆需以适宜为度,方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反之则于身体有害,进而引发各类疾病。

第259期(2021年04月)

广东紫薇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www.chinazwx.com